中国原材料网 - 原材料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浙商民企创新工厂化养蚕 丝绸原材料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
U.biz | 商业搜索

浙商民企创新工厂化养蚕 丝绸原材料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

信息来源:yuancailiao.biz   时间: 2019-01-31  浏览次数:79

浙商民企创新工厂化养蚕 丝绸原材料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

浙江在线1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石潇俊 通讯员 陆璐)工厂化养蚕是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它不仅颠覆了5000年来传统的养蚕模式,更是攻克了工厂化养蚕的世界性难题。

1月20日,巴贝集团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项目成果发布会在杭州举行,宣告正式攻克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这个世界性难题。巴贝集团7年的探索和努力终得成果。

七年磨一剑

巴贝集团以领带起家,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高档领带生产企业之一,同时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真丝色织提花面料生产基地。

巴贝对工厂化养蚕的研发,基于真丝原料市场一次次的价格波动。“近年来因养蚕成本增大,蚕农逐渐退出,养蚕行业不断萎缩,以浙江省为例,鼎盛时期年产鲜茧8万吨,目前只有2万吨。” 浙江巴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耀介绍说。

尽管国家商务部在2017年年底通过投放国家储备丝来稳定市场价格,但茧丝价格还是一路高涨。价格波动非常大,而每一次价格的波动,对嵊州的领带企业都是一次或大或小的震动。

七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金耀了解到浙江省农科院在进行人工饲料养蚕的实验,眼前赫然一亮,“能不能用人工饲料代替桑叶,用经营工业的理念养蚕,用工厂化养蚕代替传统的养蚕方法,既可以增加产量,又能保证质量?”金耀当时认为,要控制真丝原料市场的话语权,必须进行变革。

于是,巴贝通过引进专业研发团队、打造重点企业研究院、开展院企战略合作等方式,正式开始工厂化养蚕项目的研究,并聘任省农科院专家孟智启为巴贝首席科学家,专门组建一个团队。

2018年12月,投资3.5亿元,量产1万吨的一期工程正式投入生产,这也标志着从实验室阶段真正进入工厂化阶段,实现了家蚕饲养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常年化和工厂化。

通过上百次试验,最终构建起系统、科学的防病体系,近几年来,未发生过一次家蚕疫病事件,从科研成果到实际生产的顺利转化的疫病“风险防护墙”已经筑就。

助推浙江“丝绸强省”建设

巴贝通过创新驱动丝绸产业革命性变革的举措,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赏。至目前,巴贝工厂化养蚕已获评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三年来,共获得部、省、市各类资金奖补3000多万元。

“工厂化养蚕”项目一期工程成功量产,这意味着在低于同行业平均生产成本前提下,巴贝集团具备了年产一万吨高质量鲜茧的生产能力(丝质经国家检测达国标5A级以上)。根据计划,项目二期也即将动工兴建,建成后这个全球唯一的工厂化养蚕基地将持续释放其变革型动能。

嵊州市委书记徐建役在今天的发布会上说,今天,“工厂化养蚕”项目一期工程成功量产,蚕丝质量达到国家标准5A级以上,在生产成本显著低于同行业的前提下,巴贝集团已经具备了年产一万吨高质量鲜茧的生产能力。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意味着嵊州领带服饰行业将掌控原材料话语权,进一步巩固支柱产业地位;意味着茧丝绸行业将会结束传统“靠天吃饭”的不稳定行情,在蚕丝产量和质量上实现显著提升,为浙江从“丝绸大省”向“丝绸强省”提升作出积极贡献;同时,这也意味着,从丝蛋白、绿色纤维向航空航天、疫苗储存等新材料领域的拓展应用将变为可能,也将为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带来更多红利。

成功实现工厂化养蚕,不仅革新了五千年固化不变的传统养蚕模式,将工业化手段植入农业化经营,实现“蚕”“桑”分离,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跨界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全新之路。同时也为巴贝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嵊州打造“中国丝高地”提供支撑,为我省夺回并掌握丝绸产业话语权提供了最切实最核心的保障,项目的成功量产突破了我省丝绸产业在原材料价格方面受上游制约的现状,为打造“丝绸强省”开启了“源头活水”。

金耀兴奋地说,这一项目的实施,对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我省茧丝绸产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进而推动我省从“丝绸大省”向“丝绸强省”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原材料网证实,仅供您参考